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同龄,同心,同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青年大有可为。光明网《“奋斗号”青春专列》特别策划“青春志风华录——我在革命老区服务乡村教育”见微调研,聚焦青年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革命老区,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提升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筑牢思想之基,用奋斗砥砺铮铮青春志。
陈可通过桌面通用卫星教具向孩子们介绍卫星的结构、功能等航天知识。
暑假期间,在福建省永安市罗坊乡“护苗学堂”,青春学子深入革命老区开展社会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教育的实际行动,在乡间热土上砥砺铮铮青春志。
来自福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陈可、林功航随他们学校“育星领航”科普团的成员们来到自己的家乡,为孩子们带来月球探索、航模制作、“两弹一星”伟大成就等课程。
课上,孩子们积极举手,提出许多奇思妙想的问题;课间,孩子们围着讲台上的卫星模型,展开热烈讨论。支教期间,和孩子们无论是知识方面的交流,还是心灵上的沟通,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都给陈可留下了深刻印象。孩子们能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这让陈可深受感染,激励着她回到学校更加认真地完成学业,把更好的教育资源带回自己的家乡。
“我长大了想成为一名飞行员!”课间,四年级的一个男生追着林功航问了许多航天知识。听到林功航问他以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男孩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梦想。身处偏远的山村,但孩子们心中有金子般闪光的梦想,林功航内心一颤。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学子,林功航觉得自己来到革命老区,用支教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为他们的梦想插上知识的翅膀,那种责任感在她内心激荡。
暑期实践期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兼职辅导员刘博宇每天都要和科普团的成员们一起交流体会与收获,鼓励大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在他看来,大学生的暑期实践,相比带给孩子们科学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给孩子们讲述科技背后蕴含的精神谱系。在给孩子们讲到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的故事时,刘博宇心中充满了自豪与敬仰,孩子们眼里闪光,被钱爷爷的故事深深吸引。带领科普团的成员在革命老区重温钱学森科技报国的伟大事迹,也更加坚定了刘博宇立德树人、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光明网微光工作室出品 记者王恩慧 董腾飞)